正月十五晚在济宁发舟至开河驿偶成
扁舟溯长河,淡淡暝烟生。
野水渺无际,凫雁泛春声。
须臾华月上,川光生夜明。
摇摇泛星采,万顷玻璃平。
如坐玉壶中,毛发亦含清。
旷景与心合,孰识此时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扁舟:小船。
- 溯:逆流而上。
- 暝烟:傍晚的烟雾。
- 凫雁:野鸭和大雁。
- 泛春声:在春天里鸣叫。
- 华月:明亮的月亮。
- 摇摇:摇曳的样子。
- 星采:星光。
- 玻璃:这里比喻水面平静如玻璃。
- 玉壶:比喻清澈透明的水中世界。
- 旷景:广阔的景色。
- 孰识:谁能知晓。
翻译
我乘坐小船逆长河而上,傍晚的烟雾淡淡升起。 野外的河水广阔无边,野鸭和大雁在春天里鸣叫。 不久,明亮的月亮升起,河面上的光在夜晚闪耀。 星光摇曳,万顷水面平静如玻璃。 仿佛坐在清澈透明的水中世界,连毛发都感觉清新。 广阔的景色与我的心境相合,谁能知晓此刻的情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正月十五夜晚乘舟行于长河之上的所见所感。诗中,“扁舟溯长河”一句即勾勒出了旅途的宁静与悠远,而“淡淡暝烟生”则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随着“华月上”,夜色中的河水被月光照亮,呈现出“万顷玻璃平”的壮阔景象,比喻生动,意境深远。最后,作者以“如坐玉壶中”来形容自己沉浸在这片美景中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和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情感细腻,展现了明代诗人陈琏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