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

· 陈琏
谁将鬼斧凿嶙峋,函谷之名天下闻。 望气一时知老子,闻鸡半夜走田文。 崖经宿雨石将堕,尘暗西风路莫分。 今日车书归大统,不劳鱼钥守三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函谷关:古代中国著名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
  • 鬼斧:比喻技艺高超,非人力所能及。
  • 嶙峋:形容山崖等突兀、重叠。
  • 望气:古代一种迷信行为,通过观察天象或地理现象来预测吉凶。
  • 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曾骑青牛过函谷关。
  • 田文:即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以智谋著称。
  • 崖经宿雨石将堕:形容山崖经过连夜的雨水冲刷,石头似乎快要坠落。
  • 尘暗西风路莫分:尘土被西风吹起,使得道路难以辨认。
  • 车书:指国家的统一制度和法律。
  • 大统:指国家的统一。
  • 鱼钥:古代用来锁门的鱼形钥匙,这里指关卡的守卫。
  • 三军:古代指军队,这里泛指守卫函谷关的军队。

翻译

是谁用那超凡的技艺,开凿出这险峻的函谷关,其名声响彻天下。 曾有人在此望气,预知老子将至,孟尝君则在夜半闻鸡声逃走。 山崖经过连夜的雨水,石头似乎快要坠落,尘土被西风吹起,使得道路难以辨认。 如今国家统一,法律制度通行,不再需要重兵把守这关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函谷关的险峻和历史典故,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欣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鬼斧”、“望气”、“闻鸡半夜走田文”等,展现了函谷关的历史厚重感和军事重要性。结尾的“车书归大统,不劳鱼钥守三军”则体现了作者对和平时代的赞颂和对国家统一的自豪。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