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门早朝

· 陈琏
校艺春闱荷主知,喜随鹓鹭拜彤墀。 夔龙礼乐隆熙代,贾董文章际盛时。 阙下虹光燃宝炬,花边云影动旌旗。 尚书敷奏天颜喜,同沐恩波出凤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校艺:考核技艺。
  • 春闱:春天的科举考试。
  • 荷主知:得到君主的赏识。
  • 鹓鹭:古代传说中的鸟名,比喻朝官行列。
  • 彤墀:红色的台阶,指皇宫的台阶。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比喻贤臣。
  • 熙代:繁荣昌盛的时代。
  • 贾董:指贾谊和董仲舒,两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 阙下:宫阙之下,指皇宫。
  • 宝炬:华丽的火炬。
  • 敷奏:陈述奏章。
  • 凤池:凤凰池,指皇宫中的池塘。

翻译

在春天的科举考试中考核技艺,幸运地得到了君主的赏识,欣喜地随着朝官行列拜见皇宫的红色台阶。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贤臣如夔龙般受到礼乐的尊崇,文学家贾谊和董仲舒的文章也正值盛世。皇宫中虹光闪耀,宝炬燃烧,花边云影摇曳,旌旗飘扬。尚书陈述奏章,天子面露喜色,我们一同沐浴在恩波之中,从凤凰池中走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官员在早朝时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朝廷的繁荣和官员的荣耀。诗中“校艺春闱荷主知”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君主赏识的感激,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后文通过“夔龙礼乐”、“贾董文章”等典故,赞美了时代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结尾的“尚书敷奏天颜喜”和“同沐恩波出凤池”则进一步以尚书的成功奏章和天子的喜悦,象征了官员们的荣耀和朝廷的和谐。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官员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时代的赞美。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