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 陈琏
万里奔流势转雄,风雷曾见舞鱼龙。 西来派出昆崙远,东去波连弱水通。 砥柱龙门神禹迹,宣房瓠子武皇功。 桑田沧海应非偶,谁觅当年九道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崙:即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位于中国西部。
  • 弱水:古代传说中流经昆仑山的一条河流,因其水力弱,不能载舟,故称弱水。
  • 砥柱:古代传说中黄河中的一块巨石,能稳定河床,防止河水泛滥。
  • 龙门:黄河上游的一个峡谷,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即可成龙。
  • 宣房: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
  • 瓠子:古代一种盛水的器具,此处指瓠子渡,是黄河上的一个渡口。
  • 武皇:指汉武帝,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治理黄河。
  • 桑田沧海:比喻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 九道:古代传说中黄河的九条支流。

翻译

万里黄河奔流,气势雄伟,风雷之中曾见鱼龙舞动。 西来的源头远至昆仑山脉,东去的波涛与弱水相连。 砥柱与龙门是神禹的遗迹,宣房与瓠子见证了武皇的功绩。 桑田沧海,世事变迁,谁能寻觅到当年黄河九道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通过“万里奔流”、“风雷舞鱼龙”等意象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神秘。诗中融入了对古代传说的回忆,如昆仑、弱水、砥柱、龙门等,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结尾的“桑田沧海”与“九道踪”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历史遗迹的追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黄河及其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