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玉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山洞。
- 一踏双高气即苏:形容一踏入此地,便感到精神焕发,气息舒畅。
- 风雷:比喻自然界的威力和声势。
- 擘真图:擘(bāi),分开;真图,指真实的景象。这里指描绘出真实的景象。
- 讵论:讵(jù),岂,哪里;论,谈论。表示反问,意为“哪里谈得上”。
- 竹箭三门驶:竹箭,比喻水流迅速;三门,可能指三道门或三处关口;驶,迅速通过。
- 螭龙: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常用来形容山石的形状。
- 绝壑:深不可测的峡谷。
- 徂:往,去。
- 石窦:石洞。
- 海潮天落应虚无:形容海潮声和天空的景象,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
- 题崖:在崖壁上题字。
- 飞仙事:传说中仙人飞升的故事。
- 九节蒲:一种植物,古人认为有药用价值。
翻译
一踏入这双高的地方,我便感到精神焕发,风雷般的气势仿佛能描绘出真实的景象。哪里谈得上水流如竹箭般迅速通过三道门,这里尽是螭龙般的山石,深壑中它们往何处去。深秋的石洞中,草木因回声而显得喧闹,海潮声和天空的景象让人感到虚无缥缈。在崖壁上题字,却记不起那些飞仙的故事,只是空自怜爱地采摘着九节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碧玉洞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通过“风雷”、“螭龙”、“绝壑”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深邃。诗中“石窦秋深喧草木,海潮天落应虚无”一句,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受。结尾的“题崖不记飞仙事,薄采空怜九节蒲”则透露出诗人对仙境传说的向往与对现实采摘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陈子壮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 460篇诗文
陈子壮的其他作品
- 《 送龚培赤随谢简之越游 》 —— [ 明 ] 陈子壮
- 《 部中杂咏十二首莺 》 —— [ 明 ] 陈子壮
- 《 晨起见逢永题壁而去追和一首 》 —— [ 明 ] 陈子壮
- 《 奉和陆观察座是由枉赠二首 》 —— [ 明 ] 陈子壮
- 《 望石门次逢永见怀之作 》 —— [ 明 ] 陈子壮
- 《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歌 其一 》 —— [ 明 ] 陈子壮
- 《 直讲纪咏 》 —— [ 明 ] 陈子壮
- 《 闺词四十首 其四十 吹箫 》 —— [ 明 ] 陈子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