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灌口过索桥入新都县

· 陈琏
因寻灌县都江堰,出郭西行百里遥。 舂米闲观水作碓,渡溪惊见索为桥。 茶芽雨后家家有,竹笋春来处处饶。 试上鸡鸣台上望,青城山色翠岧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舂米(chōng mǐ):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 (duì):古代用来舂米的工具。
  • 索为桥:用绳索搭建的桥梁。
  • (ráo):丰富,多。
  • 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高。

翻译

为了探访灌县的都江堰,我出城向西行走了百里之遥。途中,我闲适地观看了用水力驱动的舂米碓,渡过溪流时惊讶地看到了用绳索搭建的桥梁。雨后的家家户户都有新鲜的茶叶芽,春天来临时,竹笋也到处都是。我试着登上鸡鸣台远望,只见青城山色苍翠高耸。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游览灌县都江堰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舂米闲观水作碓”和“渡溪惊见索为桥”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农耕文化和独特的桥梁建筑。后两句“茶芽雨后家家有,竹笋春来处处饶”则通过描绘雨后茶芽和春来竹笋的景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丰饶。结尾的“试上鸡鸣台上望,青城山色翠岧峣”则以高远的视角,将青城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