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编修韵柬定岩僧官

· 陈琏
到处曾栽惠远莲,鸡峰来住又多年。 久知戒行闻天下,喜有声名著日边。 贝叶经翻松下石,昙花香泛竹间泉。 承恩常到蓬莱殿,手绾袈裟近御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惠远莲:指佛教高僧惠远所种的莲花,象征佛教教义。
  • 鸡峰:山名,可能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 戒行:指佛教徒的戒律和行为。
  • 声名:名声,声誉。
  • 日边:比喻皇帝或朝廷。
  • 贝叶经:古代印度佛教徒用来书写的贝叶,此处指佛经。
  • 昙花:佛教中的一种花,象征短暂和无常。
  • 承恩:受到恩宠。
  • 蓬莱殿:传说中的仙境,此处可能指皇宫。
  • 手绾:用手整理。
  • 袈裟:佛教僧侣的法衣。
  • 御筵:皇帝的宴席。

翻译

无论到哪里,都曾种植过惠远高僧的莲花,来到鸡峰居住已有多年。 久闻其戒律行为闻名天下,喜见其名声显赫于朝廷。 在松树下的石头上翻阅贝叶经文,昙花的香气弥漫在竹林间的泉水旁。 受到皇恩,常被召至蓬莱般的宫殿,亲手整理袈裟,靠近皇帝的宴席。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一位僧官的德行和声望。诗中通过“惠远莲”、“戒行”、“声名”等词,展现了僧官深厚的佛教修养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后两句描绘了僧官在清幽的环境中修行,以及受到皇帝宠信的荣耀,体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地位。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僧官高尚品质的敬仰。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