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凄凄风雨夕,俯仰更谁论。
束带趋承明,惕惕戒晨昏。
爰览山川胜,春晴照白门。
荡然天地在,庶几吾道存。
睥睨浮云意,啸歌金石文。
慷慨随所如,形骸若为珍。
此行殊寥廓,玉汝以渊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凄凄:形容风雨声。
- 俯仰:指一举一动,引申为行为举止。
- 束带:整理衣带,表示恭敬。
- 趋承明:趋向光明,指追求正道。
- 惕惕:小心谨慎的样子。
- 戒晨昏:指时刻警惕,不分昼夜。
- 爰:于是。
- 春晴:春天的晴朗天气。
- 白门:南京的别称。
- 荡然:空旷广阔的样子。
- 庶几:或许,表示希望。
- 睥睨:斜视,形容傲慢或不屑。
- 啸歌:高声歌唱。
- 金石文:指刻在金属或石头上的文字,这里指古代的文献。
- 慷慨:情绪激昂。
- 寥廓:空旷,高远。
- 玉汝:对你进行磨炼,使你成才。
- 渊源:深远的根源。
翻译
在风雨凄凄的夜晚,我的行为举止又有谁能理解呢?我整理衣带,追求光明正道,时刻保持警惕,不分昼夜。于是我欣赏山川美景,春天的晴朗天气照亮了南京。天地广阔,或许我的道义还能存在。我傲慢地看着浮云,高声歌唱着古代文献。情绪激昂,随心所欲,形体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次旅行非常空旷高远,是对你的磨炼,让你有更深的根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孤独与追求,通过“凄凄风雨夕”和“俯仰更谁论”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人理解的苦闷。诗中“束带趋承明,惕惕戒晨昏”展现了诗人对正道的执着追求和时刻保持警惕的态度。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古代文献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形体的超然态度。最后,诗人以“此行殊寥廓,玉汝以渊源”作为结尾,暗示了这次旅行不仅是对个人的磨炼,也是对更深层次根源的探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