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圣堂感赋
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
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
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
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
河北绿林秋,前年恣焚掠。
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
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
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
安得封人起,呼天叩求莫。
欃枪两地清,禾黍三秋穫。
道路无聋瞆,春风何寥廓。
一帘案牍閒,万户弦歌约。
天下惟有道,人心自木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封人:古代官名,掌管分封土地。
- 惓焉:深切思念。
- 远托:远大的寄托。
-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 衣冠:指士大夫阶层。
- 零落:衰败,散落。
- 太古民:古代的百姓。
- 浑浑而噩噩:形容人无知无识,愚昧无知。
- 绿林:指盗贼。
- 恣焚掠:任意烧杀抢掠。
- 倒干戈:指战争。
- 惊风鹤:形容惊慌失措。
- 抱关者:守关的人。
- 击柝:敲打木梆,古代夜间警戒的信号。
- 相仍:相继,接连不断。
- 彼苍:指天。
- 欃枪: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三秋:指秋季。
- 穫:收获。
- 聋瞆:耳聋眼瞎,比喻无知。
- 寥廓:空旷,广阔。
- 案牍:指公文。
- 弦歌:指音乐。
- 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制大铃,比喻教化。
翻译
年少时读到封人的编纂,深切地怀念着远大的寄托。如今我来到这里,封人已经不在了。风物依旧模糊不清,士大夫阶层已多半衰败。看到这些古代的百姓,他们无知无识,愚昧无知。河北的盗贼在秋天肆意烧杀抢掠。登莱发生了战争,曹濮的人们惊慌失措。我也是守关的人,夜深时催促着敲打木梆。灾害接连不断,天意为何如此残酷。真希望封人能再次出现,呼唤天命,叩问求索。两地的战争得以平息,秋天的庄稼得以收获。道路上的无知者不再有,春风吹拂着广阔的天空。一帘公文闲置,万户传来音乐的约定。天下只有遵循道义,人心自然会受到教化。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封人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秩序的渴望。诗中,“封人”象征着秩序与安定,而“绿林”、“倒干戈”等则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风物尚依稀”、“河北绿林秋”,与社会现象的对比,如“衣冠半零落”、“浑浑而噩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人民的苦难。最后,作者通过对和平景象的向往,如“欃枪两地清”、“道路无聋瞆”,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人心向善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