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赠熊体贞孙倩

脂我神舆,游于太虚。 太虚匪虚,充塞无馀。 火来阳燧,水赴方诸。 水火无间,况道之储。 荠麦夏成,款冬冻舒。 摩荡无方,各含道腴。 匪车何轴,匪户何枢。 六龙并辔,互惜其珠。 行地无疆,良哉骏驹。 哂彼曲学,谓之乘除。 心不可游,道不可拘。 庶几夙夜,警我顽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润滑。
  • 神舆:指心灵或精神。
  • 太虚:宇宙或无限的空间。
  • 充塞:充满。
  • 阳燧:古代取火用的凹面铜镜。
  • 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 无间:没有间隔,指紧密相连。
  • 荠麦:一种植物。
  • 款冬:一种植物,冬季开花。
  • 摩荡:摩擦激荡。
  • 道腴:道的精髓。
  • 六龙:古代神话中的六条龙,这里比喻多种力量或因素。
  • 互惜:相互珍惜。
  • 曲学:指狭隘或片面的学问。
  • 乘除:比喻事物的增减变化。
  • 夙夜:早晚。

翻译

润滑我的心灵之车,让它游历于广阔的宇宙。宇宙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充满了无尽的存在。火从阳燧中取出,水从方诸中汇聚。水与火紧密相连,何况是道的积蓄。荠麦在夏天成熟,款冬在冰冻中舒展。它们摩擦激荡,各自蕴含着道的精髓。没有轴心,车如何转动;没有枢纽,门户如何开启。六条龙并肩而行,相互珍惜着它们的宝珠。在无垠的大地上奔驰,良马是最好的伴侣。嘲笑那些狭隘的学问,认为它们只是简单的增减变化。心灵不应被束缚,道不应被拘泥。愿我早晚都能警醒,以防止我的愚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诗中,“脂我神舆,游于太虚”展现了作者心灵自由的向往,而“太虚匪虚,充塞无馀”则强调了宇宙的充实与道的无处不在。通过“水火无间”等自然现象,作者阐述了道的包容与和谐。最后,作者以“心不可游,道不可拘”作结,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道的灵活性,体现了对狭隘学问的批判和对道的崇高追求。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