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伦白山内翰
陟彼北顾楼,遥望燕台城。
亭亭入云端,阊阖夹层扃。
极枢亘南北,分野隔杳冥。
念子昔年少,词垣著奇英。
待诏趋内庭,出入供承明。
丈夫志四海,岂为林壑盟。
征雁背人翔,孤鸣索其朋。
明德期不爽,离思奚足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zhì):登高。
- 阊阖(chāng hé):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 层扃(jiōng):重门。
- 极枢(shū):指北极星,比喻重要的位置。
- 杳冥(yǎo míng):深远的样子。
- 词垣(yuán):指翰林院,负责起草诏令、编纂国史等。
- 奇英:杰出的人才。
- 待诏:等待皇帝诏令,指在翰林院任职。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 林壑(hè)盟:指隐居山林的誓约。
- 索其朋:寻找同伴。
- 明德:完美的德性。
- 奚足形:何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翻译
登上那北顾楼,遥望燕台城。 亭亭玉立,直入云端,宫门重重,如天门般庄严。 北极星横亘南北,分野深远。 想起你年少时,在词垣中已是杰出英才。 待诏于内庭,出入供职于承明。 大丈夫志在四海,岂会为隐居山林的誓约所限。 征雁背人飞翔,孤独地鸣叫,寻找同伴。 完美的德性期待不辜负,离别的思绪何足挂齿。
赏析
这首诗是王渐逵送别伦白山内翰的作品,通过登高远望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离别的感慨。诗中,“陟彼北顾楼,遥望燕台城”描绘了壮阔的景象,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诗人回忆友人年少时的才华与成就,赞其“词垣著奇英”,并指出其志向远大,“丈夫志四海”,不拘泥于隐居生活。结尾处,诗人以征雁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孤独与不舍,但同时强调“明德期不爽”,相信友人的德行不会辜负期望,离别的思绪也就不值一提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