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谒白沙先生祠

山川本非异,有仙则以灵。 形胜匪所钟,有贤则以名。 兹山秀磅礴,屹立南海滨。 乌利著玄迹,紫姑扬其声。 崇祠敞以搆,于今见先生。 倡道明东南,岭峤开人文。 耳目去支离,灵根养元精。 可以继往圣,岂与仙幻并。 后学讵何幸,两梦通幽诚。 启我以温颜,饮我以淳真。 求之不可见,想像杳仪形。 焚香肃再拜,长谢肆造恩。 徘徊不能去,感此多良朋。 欲卜此山阿,永言面阳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磅礴 (páng bó):宏伟壮观。
  • 乌利:人名,可能指某位古代仙人或神话人物。
  • 紫姑:人名,可能指某位古代仙人或神话人物。
  • 崇祠: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庙宇。
  • 倡道:倡导道德或学问。
  • 岭峤 (lǐng jiào):山岭。
  • 灵根:指人的本性或精神。
  • 元精:指人的精气神。
  • 继往圣:继承前代圣人的事业。
  • 仙幻:指仙人的幻术或仙境。
  • 幽诚:深沉的诚意。
  • 温颜:温和的面容。
  • 淳真:纯朴真诚。
  • 肆造恩:广泛施予恩惠。
  • 面阳春:面向春天的阳光,比喻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环境中。

翻译

山川自然风光并非特别,但有了仙人便显得灵秀。地形地貌并非我所钟爱,但有了贤人便以此命名。这片山脉宏伟壮观,屹立在南海之滨。乌利和紫姑在此留下了神秘的足迹,他们的名声远扬。在这里建造了供奉先贤的庙宇,如今我们得以见到先生的风采。他在东南地区倡导道德和学问,开启了岭南地区的人文之光。他教导我们去除杂念,培养内心的精气神。他的学问可以继承前代圣人的事业,岂能与仙人的幻术相提并论。作为后学,我们何其幸运,两次梦中与先生通灵,感受到他温和的面容和纯朴的真诚。虽然无法亲眼见到他,但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栩栩如生。我们虔诚地焚香再拜,感谢他广泛的恩惠。我们徘徊不愿离去,感慨有这么多良师益友相伴。我们想要在这山脚下定居,永远面向春天的阳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白沙先生深厚的敬仰之情,通过描绘山川的灵秀和先生的贤德,展现了先生在东南地区倡导学问和道德的伟大贡献。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山川与仙人、地形与贤人相联系,强调了先生对后学的影响和恩惠。结尾处表达了想要在山脚下定居的愿望,体现了对先生教诲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