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登晴晖楼简臬司诸公

· 王问
湖水明于鉴,晴晖共徘徊。洲随碧山转,寺逐金沙开。 海上神山宛相似,绛楼绀殿虚无里。岁岁游人踏落花,日月清明与上巳。 星轺西望荆湘远,犹为名湖生缱绻。随君玉节上高楼,水色山光在栏楯。 尔来值春暮,水边桃杏稀。轻阴拂朝林,尚见春禽飞。 春禽飞,春草碧,落花飞絮何嗟及。此中兴亡感慨多,转眼相看已成惜。 君不见宋家中叶惊胡沙,南国曾经度翠华。遂将此作龙池水,一日栽遍离宫花。 湖中游人洛阳客,恋却江南忘河北。芙蓉苑落野马嘶,常使精忠眼流血。 吁嗟此情不可道,徒将宿惜伤怀抱。山中诸陵岁月长,鄂王祠在松杉老。 昭代车书全盛时,况复多贤尽在兹。讼平江清出游豫,风日正与人相宜。 东山出云西山雨,楼下乐鸣楼上舞。与君有酒但饮之,别后相思渺何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武林:指杭州。
  • 晴晖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
  • 臬司:古代官名,指地方司法官员。
  • 缱绻(qiǎn quǎn):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 星轺:古代指使者所乘的车。
  • 玉节: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代表权威。
  • 栏楯(lán shǔn):栏杆的横木。
  • (jiē):叹息。
  • 鄂王祠:指岳飞庙,岳飞被封为鄂王。
  • 昭代: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 车书:指国家的法令和文献。
  • 讼平江清:指诉讼案件少,江河清澈,形容社会安定。
  • 东山出云西山雨:比喻天气变化无常。

翻译

在杭州登上晴晖楼,与地方司法官员们相聚。湖水清澈如镜,晴朗的阳光下我们一起徘徊。湖中的小岛随着碧山的转动而变化,寺庙随着金沙的展开而显现。

海上神山的景象与此相似,红色的楼阁和青色的殿堂仿佛在虚无之中。每年都有游客踏着落花来此游玩,时间总是在清明和上巳节。

从西方望向荆湘之地,仍为这美丽的湖景所缠绵。随着你们的玉节登上高楼,水色山光尽在栏杆之外。

此时正值春末,水边的桃杏已稀少。轻阴覆盖着朝林,还能看到春禽飞翔。春禽飞翔,春草碧绿,落花飞絮令人叹息。这里的历史兴亡感慨颇多,转眼间,我们已成回忆。

你没看见宋朝中叶的动荡,南国曾一度度过艰难。于是将这里比作龙池水,一天之内就能栽遍离宫的花。

湖中的游人如同洛阳客,留恋江南而忘记了河北。芙蓉苑落空,野马嘶鸣,常使忠诚的眼泪流血。

唉,这些情感难以言说,只能将过往的遗憾伤感。山中的陵墓岁月长久,岳飞庙旁的松杉已老。

在这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代,何况还有许多贤人在此。诉讼案件少,江河清澈,出游正是时候,风日正与人相宜。

东山出云西山下雨,楼下乐声响起楼上舞。与你们有酒就尽情饮,别后相思之情渺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杭州晴晖楼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湖光山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湖水明于鉴”、“海上神山宛相似”等,展现了诗人对景色的细腻感受。同时,通过对历史兴亡的回顾,如“宋家中叶惊胡沙”、“鄂王祠在松杉老”,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情怀。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