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祠

玉带龙衣貌宛然,朱门碧殿暮湖边。 行人下马看碑字,高柳藏鸦拂庙壖。 禾黍故都州十四,波涛残岸弩三千。 伤心一片厓山地,月色潮声更可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带龙衣:指钱王的服饰,玉带和龙纹的衣服,象征着尊贵。
  • 朱门碧殿:红色的门和绿色的宫殿,形容钱王祠的华丽。
  • 暮湖:傍晚的湖边。
  • 碑字:刻在碑上的文字。
  • 庙壖:庙宇的边缘。
  • 禾黍:泛指庄稼。
  • 故都州十四:指古代的都城,共有十四个州。
  • 残岸:破败的岸边。
  • 弩三千:指古代的弩箭,数量众多。
  • 厓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
  • 可怜:值得同情,令人感伤。

翻译

钱王祠中,玉带和龙衣的模样依旧清晰可见,红色的门和绿色的宫殿坐落在傍晚的湖边。行人下马,驻足观看刻在碑上的文字,高高的柳树中藏着乌鸦,轻轻拂过庙宇的边缘。庄稼覆盖了古代的都城,共有十四个州,而波涛拍打着破败的岸边,仿佛还有三千弩箭的回声。最令人心痛的是那片厓山地,月光和潮声更增添了几分哀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钱王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流逝。诗中“玉带龙衣”与“朱门碧殿”形成鲜明对比,既显示了钱王的尊贵,又暗示了其辉煌已成过去。后句通过“禾黍故都”与“残岸弩三千”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历史变迁的感慨。结尾的“厓山地”与“月色潮声”则深化了诗的情感色彩,使读者在月光和潮声中感受到诗人对往昔的哀思和对历史的无限遐想。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