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蒋姚二子归湖南

二子湖南来,跋涉数千里。 罗浮相对望,溟渤庆来止。 泉翁坐天关,闭户避嗔訾。 堪嗟浊世人,背目且信耳。 月旬何所有,澄默契玄理。 星堂承过访,欣慰淂二美。 如何忽旋驾,令我心未已。 遥遥初秋棹,渺渺桂阳俟。 白发翘倚门,庭训逾深旨。 归来有馀师,夫道一而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
  • 溟渤:指大海。
  • 天关:比喻难以接近的地方。
  • 嗔訾(chēn zǐ):责怪和批评。
  • 背目:不正视。
  • 信耳:轻信听闻。
  • 玄理:深奥的道理。
  • 旋驾:回程。
  • 桂阳:地名,在湖南。
  • (sì):等待。
  • :更加。

翻译

两位年轻人从湖南远道而来,跋涉了数千里。他们从罗浮山对面望去,庆幸能够到达大海边。我坐在难以接近的地方,闭门避开责怪和批评。可叹这浊世中的人们,不正视事实,却轻信听闻。我们共同度过了十几天,深入默契地探讨了深奥的道理。在星堂接待了他们的拜访,我感到非常欣慰能遇到这两位优秀的人才。为何他们突然要回程,让我心中难以平静。遥远的初秋船只,渺渺地等待着到达桂阳。白发苍苍的父母倚门期盼,家中的教导更加深刻。归家后有足够的榜样可以学习,因为道理始终是一致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两位湖南青年远道而来拜访作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以及对他们突然离去的遗憾。诗中,“罗浮”、“溟渤”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美。同时,通过“背目且信耳”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最后,作者鼓励年轻人回家后继续学习,体现了对后辈的期望和教诲。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