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子雨索寿乡人七十三八月十日初度
琅琊山中隐者徒,灌园织屦常自娱。生身幸近南阳里,教子初游阊阖都。
阊阖虹光九重起,千官拜舞嵩声里。野人喜说汉衣冠,何意偶同尧甲子。
甲子吾生不知数,颇忆于今四百四。十五馀年愿学华封人,击壤遥从祝明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琊(láng yá):地名,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
- 隐者徒:隐居的人。
- 灌园织屦(jù):灌溉园地,编织草鞋,指隐居生活的日常劳作。
- 南阳里:地名,指作者的出生地。
- 阊阖(chāng hé):古代神话中的天门,这里指京城。
- 虹光九重:形容天门或皇宫的壮丽。
- 嵩声:指嵩山的声音,这里象征皇权的威严。
- 汉衣冠:指汉朝的服饰,这里泛指古代的礼仪文化。
- 尧甲子:尧帝时代的甲子年,这里指作者与尧帝同一生肖年。
- 四百四:指四百四十年,这里可能是虚指,表示时间的长远。
- 华封人: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这里指作者希望成为的理想人物。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隐居生活中的娱乐。
- 祝明主:祝愿明君,指作者对君主的美好祝愿。
翻译
在琅琊山中隐居的人,平日里灌溉园地、编织草鞋,自得其乐。我幸运地出生在南阳里,教导孩子初次游历京城。京城的景象如同九重虹光般壮丽,千官在嵩山的威严声中拜舞。我这个山野之人喜欢谈论汉朝的衣冠文化,没想到偶然间与尧帝同一生肖年。我的生命不知还能延续多久,但愿能像华封人那样,从远方击壤,为明君祝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老者的生活与心境。通过对比隐居生活的简朴与京城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诗中“阊阖虹光九重起”等句,以壮丽的意象展现了京城的辉煌,而“汉衣冠”、“尧甲子”等词语则透露出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结尾的“击壤遥从祝明主”更是寄托了作者对明君的祝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