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答须竹所问

北海残碑数字传。前日烽烟,今日苍烟。湘灵雁柱鼓湘川,欲扣清弦,还恐惊弦。 閒心遥寄水云边。莫问湖天,自有壶天。忘忧春暖锦堂萱,好种芝田,且看桑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海:指北方边远地区。
  • 残碑:残破的石碑,通常指古代遗留下来的碑文。
  • 烽烟: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乱。
  • 苍烟:苍茫的烟雾,常用来形容荒凉的景象。
  • 湘灵:湘水的女神,传说中的水神。
  • 雁柱:古代乐器筝上用来支撑弦的小柱,形似雁。
  • 鼓湘川:敲击湘水,这里指湘灵敲击乐器。
  • 清弦:指乐器上清脆的弦音。
  • 惊弦:突然的弦音,比喻突然的惊吓。
  • 閒心:悠闲的心情。
  • 壶天:指仙境,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 锦堂萱:指华美的堂屋中的萱草,萱草象征忘忧。
  • 芝田:传说中仙人种植灵芝的地方,比喻仙境或美好的地方。
  •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也指田园生活。

翻译

北海边上的残碑只留下几个字,前些日子还是战火连天,今天却已是荒凉的烟雾。湘水的女神敲击着湘川的乐器,想要弹奏清脆的弦音,却又担心突然的惊吓。

悠闲的心情寄托在水云之间。不要问湖天的事情,自有仙境般的美好天地。忘忧的春暖在华美的堂屋中,好好种植灵芝之地,且看着世事的变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北海残碑与湘灵鼓乐,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与和平的感慨。诗中“烽烟”与“苍烟”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战乱后的荒凉。湘灵鼓湘川的描绘,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最后,通过“壶天”、“芝田”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对现实变迁的淡然态度。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