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一首

飞萤弭清昼,熠熠流暗空。 炫影从彼异,匿光背所同。 胡不怀应求,殊德乐为攻。 忾然念吾生,晶宇共昭融。 捐情不矜己,云日相雍容。 嗟哉猖狂子,何为悲道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萤:指萤火虫。
  • (mǐ):停止。
  • 熠熠: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
  • 炫影:指萤火虫闪烁的光影。
  • 匿光:隐藏光芒。
  • 殊德:不同的德行或品质。
  • 忾然:感慨的样子。
  • 晶宇:明亮的宇宙。
  • 昭融:光明照耀。
  • 捐情:抛弃情感。
  • 矜己:自夸,自负。
  • 云日:比喻美好的景象或时光。
  • 猖狂子:指放纵不羁的人。
  • 悲道穷:为道路的尽头而悲伤。

翻译

萤火虫在白天停止飞舞,却在暗空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它们的光影各异,却隐藏了自己的光芒,背离了共同的本质。为何不怀着应求之心,却因不同的德行而相互攻击?我感慨地思考着人生,我们共享着这明亮的宇宙,光明照耀。抛弃情感,不自负,就像云和日一样相互和谐。可叹那些放纵不羁的人,为何要为道路的尽头而悲伤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萤火虫的比喻,探讨了人性中的自负与和谐共处的主题。诗中,“飞萤”象征着个体,其“熠熠”之光暗示个体的独特性与价值,而“匿光背所同”则揭示了人们往往因自负而忽视了共同的价值和目标。诗人呼吁人们应抛弃情感上的自负,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宇宙的昭融,不应因个体的差异而相互攻击,而应共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最后,诗人对那些因个人放纵而感到悲伤的人表示了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生活的向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