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湖风泊同须竹与黄生看远汀落雁

荻芽沉绿影,汀际合晶光。 摇识归鸿集,从知梦泽长。 云移千点曙,风转一行将。 凝立迷烟树,轻迁动夕阳。 参差香尾乱,珍重羽衣凉。 陈列龙沙白,书成太古苍。 修眉涵镜曲,仙桂缀蟾光。 沙起帘钩荡,洲平瑟柱张。 涛惊聊静婉,野旷恣疏狂。 酣寝云田腻,栖心蕙圃香。 气矜三楚国,神带九秋霜。 整翮聊烟水,回翔岂稻粱。 浣纱人伫久,垂钓客情忘。 悽怨依筠泪,闲愁托杜芳。 经寒知柳色,访旧忆莲房。 北望关云紫,西清落照黄。 息机非倦止,清警正遥望。 平展纹波縠,轻浮玉照肪。 遥天开画苑,活谱写潇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荻芽:荻草的嫩芽,荻(dí)。
  • 汀际:水边平地之间,汀(tīng)。
  • 归鸿:归来的大雁。
  • 梦泽:指湖泊,泽(zé)。
  • 凝立:静止站立。
  • 轻迁:轻轻移动。
  • 香尾:指雁的尾羽。
  • 羽衣:指雁的羽毛。
  • 龙沙:指沙漠。
  • 太古苍:古老而苍茫。
  • 修眉:形容水面波纹。
  • 仙桂:指月亮。
  • 蟾光:月光。
  • 瑟柱:琴瑟的柱,比喻水面波纹。
  • 三楚国:指古代楚国的三个部分。
  • 九秋霜:深秋的霜。
  • 整翮:整理翅膀,翮(hé)。
  • 烟水:烟雾笼罩的水面。
  • 回翔:盘旋飞翔。
  • 稻粱:稻谷和谷子。
  • 浣纱人:洗衣服的女子。
  • 悽怨:悲伤怨恨。
  • 筠泪:竹叶上的露水,筠(yún)。
  • 杜芳:杜鹃花。
  • 莲房:莲蓬。
  • 西清:西方的清澈。
  • 息机:停止机械动作。
  • 清警:清醒警觉。
  • 纹波縠:波纹细密如纱,縠(hú)。
  • 玉照肪:玉的光泽,肪(fáng)。
  • 活谱:生动的画卷。

翻译

荻草的嫩芽沉入绿色的水中,水边平地之间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摇动着观察归来的大雁聚集,从这里知道湖泊的广阔。 云彩移动,千点曙光初现,风转,一行行大雁将飞。 静止站立,迷失在烟雾笼罩的树林中,轻轻移动,动感在夕阳下。 参差不齐的雁尾羽乱舞,珍视着凉爽的羽衣。 陈列着沙漠的白色,书写着古老而苍茫的历史。 水面波纹如同修长的眉毛,月亮如同缀满仙桂的光芒。 沙粒起舞,帘钩摇荡,水面波纹如同琴瑟的柱。 惊涛骇浪暂时平静,野外广阔,恣意疏狂。 沉睡在云雾缭绕的田野上,心灵栖息在芬芳的蕙草园。 气势威严,如同古代楚国的三部分,神情带着深秋的霜。 整理翅膀,只是为了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回旋飞翔,岂是为了稻谷和谷子。 洗衣服的女子久久站立,垂钓的客人情深忘返。 悲伤怨恨依附在竹叶的露水上,闲愁寄托在杜鹃花上。 经历寒冷,知道柳树的颜色,回忆旧日,寻访莲蓬。 北望,关隘的云彩紫色,西方的清澈,落日照耀黄色。 停止机械动作,并非厌倦停止,而是清醒警觉,正遥望远方。 平静展开的波纹细密如纱,轻轻漂浮的玉的光泽。 远方的天空开启画苑,生动的画卷描绘着潇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青草湖畔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归鸿、烟树、夕阳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荻芽沉绿影”、“凝立迷烟树”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