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闻子规

· 王恭
关路草凄凄,枫林杜宇啼。 思深湘岸曲,声断郢云西。 故国春归尽,他乡客去迷。 凄凉听渐近,疲马亦长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凄凄: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杜宇:即杜鹃,鸟名,其叫声常被形容为悲切。
  • 湘岸曲:指湘江岸边的弯曲处,这里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郢云西:郢,古代楚国的都城,这里指楚地;云西,云的西边,指远方。
  • 故国:指诗人的家乡。
  • 春归尽:春天已经过去,暗指时光流逝。
  • 他乡:指诗人目前所在的地方,与家乡相对。
  • 客去迷:客,指诗人自己;去迷,迷失方向,不知去向。
  • 疲马:疲惫的马,象征旅途的艰辛。
  • 长嘶:长时间地嘶鸣,表达马的疲惫和不安。

翻译

关路上的草木茂盛,枫林中杜鹃悲切地啼叫。 思绪深沉地飘向湘江岸边的弯曲处,声音却在楚地的云西边断绝。 故乡的春天已经过去,作为异乡客的我迷失了方向。 凄凉的杜鹃声渐渐接近,疲惫的马也长时间地嘶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听到杜鹃啼叫时的深情。诗中,“关路草凄凄”和“枫林杜宇啼”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杜鹃的啼叫更增添了思乡之情。后两句“思深湘岸曲,声断郢云西”巧妙地运用地理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最后两句“故国春归尽,他乡客去迷”和“凄凉听渐近,疲马亦长嘶”则进一步以春天的逝去和旅途的艰辛,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