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絮衾(qīn):用棉絮制成的被子。
- 沈吟:沉思吟味,此处指沉思。
- 荔萼:荔枝的花萼,此处代指荔枝。
- 故国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带月:月光如带。
- 吴江:吴地的江河。
- 庾岭:山名,位于今江西省大庾县南。
- 罗浮:山名,位于今广东省惠州市。
- 诛茅:割除茅草,指隐居。
- 赐金:皇帝赐予的金钱。
翻译
我一生多病,如同一床棉絮被,寒冷的夜晚独自沉思。 鸡鸣声唤醒了夜间的梦境,荔枝花萼在春天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月光如带,吴江上我划着小艇,云雾缭绕,庾岭中我走进了长长的林间。 罗浮山便成了我隐居的计划,检查归来的行囊,里面有皇帝赐予的金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因病而生的孤独与沉思,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絮衾”、“寒夜”、“鸡声”、“荔萼”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怀旧的氛围。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划船、云雾中行走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结尾提到“赐金”,暗示了诗人虽有隐居之志,但仍受世俗牵绊,增添了一丝无奈与感慨。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
方献夫的其他作品
- 《 别霍渭厓伦白山邓贲斋 》 —— [ 明 ] 方献夫
- 《 公署赏牡丹兼喜雨得时字 》 —— [ 明 ] 方献夫
- 《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十七 》 —— [ 明 ] 方献夫
- 《 再用陈白沙碧玉楼韵 其三 》 —— [ 明 ] 方献夫
- 《 游西樵山 》 —— [ 明 ] 方献夫
- 《 待隐园池亭观物感怀和韵 其二 》 —— [ 明 ] 方献夫
- 《 别王阳明 》 —— [ 明 ] 方献夫
- 《 午日与诸炼师登聚仙台怀霍渭先甘于盘 》 —— [ 明 ] 方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