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竹林深处因赠拙归居士

· 王恭
深林霁初霭,氤氲逗萝径。 烦熇遍朱火,爱此山中静。 拂石云共眠,横琴鸟皆听。 神閒境自玄,物澹心逾迥。 超然维摩居,水月初见性。 行苦人未归,岩栖独清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 氤氲 (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烦熇 (fán hè):烦躁炎热。
  • 朱火:指炎热的太阳。
  • 神閒 (shén xián):心神宁静。
  • 物澹 (wù dàn):物欲淡薄。
  • (jiǒng):远,这里指心境高远。
  • 维摩居:指维摩诘的居所,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位大居士,以智慧著称。
  • 水月:水中月影,比喻事物虚幻不实。
  • 初见性:初次体验到本性或真谛。

翻译

雨后的竹林深处,初露的雾霭缭绕在藤萝小径上。 烦躁和炎热笼罩着大地,但我喜爱这里的山中宁静。 拂去石上的尘埃,与云共眠,横放琴弦,鸟儿也来聆听。 心神宁静,境地自然玄妙,物欲淡薄,心灵更加高远。 超然如同维摩诘的居所,水中的月影初次显现了本性。 行走艰难,人还未归来,独自在岩洞中栖息,清净自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竹林深处的宁静景象,通过对比外界的烦躁与山中的静谧,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霁初霭”、“氤氲逗萝径”等,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后文中的“神閒境自玄,物澹心逾迥”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人王恭对于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