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方丈友

· 王恭
萍踪无定暂追攀,又向烟萝怅别颜。 习静岂知离思苦,劳生应愧道心闲。 疏钟远火舟中夜,独鹤孤云梦里山。 此后相思何处是,寸心遥在翠微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踪无定:比喻行踪不定,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
  • 烟萝:指烟雾缭绕的藤萝,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 习静:指习惯于安静的生活。
  • 劳生:指忙碌的生活。
  • 道心闲:指修道之人的心境宁静。
  • 疏钟:指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
  • 远火:指远处船上的灯火。
  • 独鹤孤云:比喻孤独无依。
  • 梦里山:指梦中出现的山景,常用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寸心:指内心。
  • 翠微:指山色青翠幽深,也指山间隐居之地。

翻译

我像浮萍一样漂泊无定,暂时追寻着你的踪迹,又在烟雾缭绕的藤萝中怅然与你告别。习惯了安静的生活,又怎知离别的思绪如此痛苦,忙碌的生活让我愧对修道人那宁静的心境。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和船上的灯火,陪伴着我度过夜晚,孤独如鹤,无依如云,梦中出现的山景让我向往不已。此后,我的相思之情将何处寄托?我的内心遥遥地系在那青翠幽深的山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萍踪无定”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漂泊无依,“烟萝怅别颜”则进一步以烟雾缭绕的藤萝为背景,渲染了离别的怅然之情。后句通过对比“习静”与“劳生”,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结尾的“寸心遥在翠微间”则巧妙地将诗人的相思之情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融为一体,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