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有怀同志

· 王恭
谁家羌笛暗飞声,越海城头片月明。 邻杵不堪霜下听,塞鸿偏向夜中鸣。 故人久近沧波远,明镜愁看白发生。 几度相思孤枕梦,满庭风月不胜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这里指笛声。
  • 越海城头:指海边或靠近海的城市。
  • 邻杵:邻家的捣衣声。
  • 塞鸿:指北方边塞的鸿雁,常用来象征远方的消息。
  • 沧波:指遥远的海域。
  • 明镜:比喻清澈的镜子,这里指水面或镜子。
  • 白发生:指岁月的流逝,人老的象征。
  • 孤枕梦:指独自一人在床上做梦,形容孤独。
  • 不胜情:无法承受的情感。

翻译

是谁家的羌笛,在暗夜里飘扬着悠扬的声音,越过海边的城头,只见一片明亮的月光。 邻家的捣衣声在寒冷的霜中显得格外刺耳,边塞的鸿雁也在夜空中悲鸣。 久别的故人啊,你在遥远的海的那边,我对着明镜,愁看自己白发渐生。 多少次在孤独的枕上做梦,思念着你,庭院中风月无边,却无法承受这份深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月夜中孤独思念远方友人的场景。诗中通过羌笛、月光、捣衣声、鸿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情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