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高漫士为道人游月窗作水墨图

· 王恭
兹山连峰势磅礴,空翠濛濛坐中落。 始悟方壶醉里涂,复讶商公兴时作。 竹涧堂临溪水滨,龙门墨客问通津。 相逢大醉仙家酒,戏墨持归鹤上人。 鹤上仙人与山好,每见此山应绝倒。 云断嵩丘少室閒,龙鸣华顶天台早。 我亦平生苦爱山,尘缘未割竟何颜。 愿随飞落花源去,一见秦人遂不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兹山:此山。
  • 连峰:连绵的山峰。
  • 势磅礴:气势雄伟,广大无边。
  • 空翠:指山中的青翠之气。
  • 濛濛:形容雾气或细雨弥漫的样子。
  • 坐中落:从坐处落下,形容山色之美。
  • 方壶: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仙境。
  • 醉里涂:醉中作画。
  • 商公:指商山四皓,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兴时作:在兴致来时创作。
  • 竹涧堂:堂名,可能指建在竹林溪涧旁的堂屋。
  • 龙门墨客:指擅长书法或绘画的文人。
  • 问通津:询问通往渡口的路,这里指寻求艺术上的指引。
  • 仙家酒:仙人所酿的酒,指美酒。
  • 戏墨:随意作画。
  • 持归:带回去。
  • 鹤上人:指仙人,因仙人常乘鹤。
  • 绝倒:非常佩服或高兴。
  • 云断:云雾断开,形容山的高远。
  • 嵩丘:嵩山。
  • 少室:少室山,嵩山的一部分。
  • 龙鸣:形容山中深邃,有如龙吟。
  • 华顶:华山的山顶。
  • 天台:天台山,传说中的仙山。
  • 尘缘:世俗的牵绊。
  • 未割:未能割舍。
  • 花源:桃花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秦人:指桃花源中的居民,他们自称是秦时避乱而来。

翻译

这座山连绵起伏,气势磅礴,青翠的山色仿佛从坐处落下,弥漫四周。我这才明白,在仙境中醉酒后随意作画,又惊讶于商山四皓在兴致来时创作的画作。竹涧堂临近溪水之滨,龙门墨客询问通往艺术之路的指引。相逢时大醉仙人酿的美酒,随意作画后带回去给乘鹤的仙人。乘鹤的仙人与山色相得益彰,每次见到这座山都会非常佩服。云雾断开,嵩山和少室山显得宁静,华山的山顶和天台山早早地响起龙吟。我也平生酷爱山,但尘缘未断,不知如何是好。愿随着飘落的花瓣去到桃花源,一旦见到那里的秦人,便不再返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山水的壮美与仙境的神秘,通过对比仙人的超脱与自己的尘缘未了,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方壶”、“商公”、“龙门墨客”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结尾处的“愿随飞落花源去,一见秦人遂不还”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决心。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