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元旦

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 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只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 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午:指农历戊午年,即1918年。
  • 元旦:新年的第一天。
  • 劳生:辛劳的生活。
  • 九十:指年龄,九十岁。
  • 漫随缘: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 老病支离:年老体弱,身体不完整。
  • 幸自全:幸运地保全了性命。
  • 登耄耋:达到八十岁或九十岁的高龄。
  • 曾玄:曾孙和玄孙,指家族的后代。
  • 去日占来日:用过去的日子来预测未来的日子。
  • 增年是减年:看似增加的岁月实际上是在减少生命的时间。
  • 次第:依次,逐渐。
  • 可容愁到酒樽前:是否允许忧愁来到酒杯前。

翻译

在戊午年的元旦,我这辛劳的生活已经九十岁,随遇而安,虽然年老体弱,但幸运地保全了性命。在这百岁之中,有几人能活到八十或九十岁的高龄,而我这一生,却见证了五代人的成长。我用过去的日子来预测未来的日子,谁说增加的岁月不是在减少生命的时间呢?梅花依次开放,春天的美景满目,是否允许忧愁来到酒杯前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深刻认识。文徵明以九十岁高龄,回顾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诗中“劳生九十漫随缘”展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而“老病支离幸自全”则透露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命运的感激。通过对比“百岁几人登耄耋”与“一身五世见曾玄”,作者强调了自己见证家族五代人的非凡经历。最后,以梅花的开放和春天的到来,寓意生命的循环和希望,同时提出“可容愁到酒樽前”的疑问,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徵明晚年的生活哲学和人生智慧。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