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杜若洲: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宿雨:隔夜的雨。
- 行春桥:桥名,具体位置不详。
- 局芜:指杂草丛生。
- 故垒:旧时的堡垒或军事设施。
- 扁舟:小船。
- 玉壶:比喻酒壶,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高洁。
翻译
在杜若洲西边,隔夜的雨已经停了,我漫步到行春桥下,只见杂草丛生。四周的山上遍布青松,寺庙被群山环抱,湖面上白鸟双飞,湖水波光粼粼。旧时的堡垒在春天归来时只剩下空荡的痕迹,小船上的人已远去,不再能呼唤。我们相视无言,心中充满了对兴衰变迁的感慨。夕阳西下,我们长歌一曲,倒尽玉壶中的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雨后春游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诗中“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一句,以青松、白鸟、湖水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故垒春归空有迹,扁舟人远不堪呼”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过往人事的无限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徵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
文徵明的其他作品
- 《 春日舟行 》 —— [ 明 ] 文徵明
- 《 忆城西夜游寄履约兄弟 》 —— [ 明 ] 文徵明
- 《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三 来青轩 》 —— [ 明 ] 文徵明
- 《 元日承天寺访孙山人 其二 》 —— [ 明 ] 文徵明
- 《 送陈良会御史左迁合浦丞 》 —— [ 明 ] 文徵明
- 《 次韵毛大参辞召有感之作 其一 》 —— [ 明 ] 文徵明
- 《 病中怀吴中诸寺七首 其六 宝幢寺寄石窝 》 —— [ 明 ] 文徵明
- 《 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 》 —— [ 明 ]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