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钱塘忆会稽寄王阳明

东望钱塘水,南忆会稽山。钱塘之水阔如许,举目可望不可度。 会稽之山杳何处,引首见云不见路。钱塘之水犹可航,会稽之山岂终阻。 阳明洞中无主人,默默此情欲谁语。天台在山西,雁荡在山东,会稽之山天下雄。 君居此山南,我居此山北,天台雁荡皆吾宅。噫嘻此志不可违,阳明主人何时归。 阳明主人何时归,我欲终身夫子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ǎo):深远,看不到踪影。
  • 引首:抬头。
  • 默默此情欲谁语:这种心情无人诉说。
  • 噫嘻:感叹词,表示惊讶或赞叹。
  • 终身夫子依:终身依靠夫子(指王阳明)。

翻译

向东望去是钱塘江,向南回忆起会稽山。钱塘江的水面如此宽阔,一眼望去却无法渡过。会稽山在何处显得那么遥远,抬头只见云雾不见道路。钱塘江的水尚可航行,会稽山难道永远阻隔吗?阳明洞中没有主人,这种心情无人诉说。天台山在会稽山西,雁荡山在会稽山东,会稽山是天下雄伟的山。你住在会稽山南,我住在会稽山北,天台山和雁荡山都是我们的家。唉,这个愿望不可违背,阳明洞的主人何时归来?阳明洞的主人何时归来,我愿终身依靠夫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王阳明的深切思念和对会稽山的无限向往。诗中通过对比钱塘江的宽阔与会稽山的遥远,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末反复询问“阳明主人何时归”,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重逢的迫切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