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阻风

北风休叹北船穷,此地曾经拜北风。 勾践敢忘尝胆地? 齐威长忆射钩功。 桥边黄石机先授,海上陶朱意颇同。 况是倚门衰白甚,岁寒茅屋万山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丰城:地名,在今江西省中部。
  • :这里指处境艰难。
  • 拜北风:用典,此处意思未详,或许是有借助北风达成某事的典故。
  • 勾践敢忘尝胆地勾践(gōu jiàn):春秋时期越国君主,曾卧薪尝胆,刻苦图强,最终实现复国并成为春秋一霸。尝胆地指越国,强调不能忘记苦难和奋斗经历。
  • 齐威长忆射钩功齐威应指齐桓公。射钩功:指管仲曾射齐桓公中带钩一事,后来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成就霸业。这句意思是要像齐桓公那样有不计前嫌用人的胸怀。
  • 桥边黄石机先授黄石:传说张良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黄石公),老人授予他《太公兵法》,后来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大业。这句表示遇到机遇得到指引。
  • 海上陶朱意颇同陶朱:即范蠡,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经商,化名陶朱公,后成为巨富。此句是说范蠡归隐经商的心境与之有相似之处。
  • 倚门衰白甚:指父母年事已高,头发花白,盼归家门。

翻译

不要哀叹北风让北行的船只陷入困境,这片土地我曾对北风有所祈拜。 勾践怎敢忘记那尝胆复国的艰难之地? 齐桓公始终铭记管仲射钩却仍重用他成就霸业的功劳。 就像张良在桥边得黄石公预先授予奇谋,范蠡在海畔经商退隐之心与我心中所想颇为相同。 况且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头发花白极了,在这寒冬岁月独居在万山中的茅屋。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守仁在丰城遭遇大风阻滞行程时所作,诗人以丰富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心境。开篇以“北风休叹北船穷”表明不被眼前困境所沮丧的态度,展现出一种豁达。颔联用勾践和齐桓公用典,既抒发出不忘苦难、隐忍图强之意,也暗示自己要有齐桓公般的宽广胸怀。颈联提到张良受黄石公授书和范蠡的人生选择,表达了对命运中机遇和隐士心境的认同,透露出对功成身退的向往。尾联触景生情,思及家中年迈的父母,增添了几分牵挂与无奈。整首诗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紧密融合,展现出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理想和抱负的坚持,又有对人生归宿和亲情的思索,在沉郁顿挫之间尽显诗人的气质与境界 。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