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法师东南秀,成行独清苦。一锡行挑贝叶书,孤帆笑别扶桑树。
茫茫海水无行路,水月澄澄印禅悟。经梵朝残五老云,钵盂夜洗三山雨。
随缘忽复东归去,万里鲸波一杯渡。夜半龙吟丈室云,天边鸟没千峰曙。
尘缘未断那可攀,别后知师向何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法师:对僧人的尊称。
- 一锡:指僧人所持的锡杖。
- 贝叶书:指佛经,古印度用贝多罗树叶写经。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水月:水中之月,比喻禅理的明澈。
- 禅悟:通过禅定而达到的领悟。
- 经梵:指佛经和梵音。
- 五老云:可能指五老峰的云雾,五老峰位于庐山。
- 钵盂:僧人用的饭碗。
- 三山雨:指三座山的雨,具体指哪三座山不详。
- 随缘:佛教用语,指顺应机缘,任其自然。
- 鲸波:巨浪。
- 一杯渡:比喻渡海之易,如同只用一杯水。
- 龙吟:形容声音深沉或有力。
- 丈室:指僧人的居室。
- 鸟没:鸟儿飞入云中看不见。
- 千峰曙:群山在曙光中。
- 尘缘:佛教用语,指世俗的牵绊。
翻译
法师您是东南地区的杰出人物,修行独来独往,清苦自持。您手持锡杖,带着佛经,孤帆远航,笑着告别了日本的扶桑树。 茫茫大海似乎没有前行的道路,但水中的月亮却清澈地映照出禅的领悟。早晨诵经,晚间梵音,五老峰的云雾缭绕,夜晚用钵盂洗净,三座山的雨声伴眠。 顺应机缘,您忽然决定东归,万里巨浪如同只用一杯水就能渡过。夜半时分,龙吟声在僧房中回荡,天边的鸟儿飞入云中看不见,群山在曙光中渐渐显现。 世俗的牵绊还未断绝,我无法追随您,分别之后,不知法师您将前往何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清苦修行、随缘东归的情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僧人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禅理的深刻领悟。诗中“茫茫海水无行路,水月澄澄印禅悟”一句,巧妙地将大海的广阔与禅悟的明澈相结合,表达了僧人在茫茫人生旅途中对真理的追求和领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禅理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