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春日晚眺

· 曹松
凌春帝子阁,偶眺日移西。 浪势平花坞,帆阴上柳堤。 凝岚藏宿翼,叠鼓碎归蹄。 只此长吟咏,因高思不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春:临近春天。
  • 帝子阁:指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帝子在古代是对帝王子女的尊称,这里指滕王。
  • 花坞:四周高起、中间凹下的种植花木的地方。
  • 帆阴:船帆的阴影。
  • 凝岚:凝聚的雾气,(lán):山林中的雾气。
  • 宿翼:归巢的鸟,这里借指鸟。
  • 叠鼓:急击鼓,意为连续、重叠 。
  • 碎归蹄:意为杂乱的马蹄声。碎,乱 。

翻译

临近春天之时,我登上了滕王阁,不经意间眺望远方,太阳不知不觉已向西偏移。波浪平缓地涌动在花坞边,船帆的阴影慢慢爬上了杨柳依依的堤坝。凝聚的雾气中藏着归巢的鸟儿,急促的鼓声和杂乱的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我在这高阁之上长久地吟诗抒怀,因这高处的视野,思绪明晰而不迷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滕王阁春日傍晚独特而迷人的景色。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春日登上滕王阁,不经意间已到傍晚,营造出悠然闲适的氛围。颔联细腻地描写水中波浪与岸边景物,浪势平缓,帆阴爬上柳堤,一动一静结合,展现出春日傍晚的宁静又富有动感之美 。颈联运用独特的视角,雾气藏宿鸟,暗示天色渐晚,而叠鼓碎归蹄又以声衬静,将傍晚时分喧嚣与宁静的奇妙交融描绘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从景转到诗人内心,诗人在这高处观景吟诗,借助登阁的高度和开阔视野,让思绪清楚不迷乱,展现出诗人在观景中的思考和心灵的澄净。整首诗情景交融,笔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滕王阁春日晚景独特的韵味 。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