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战叟

剑刓秋水鬓梳霜,回首胡天与恨长。 官竟不封右校尉,斗曾生挟左贤王。 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 今日灞陵陵畔见,春风花雾共茫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灞陵: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 剑刓(wán):剑刃磨损。
  • 秋水:比喻剑光清澈如秋水。
  • 鬓梳霜:形容鬓发如霜,指年老。
  • 胡天:指边疆的胡地天空。
  • 右校尉: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未能得到封赏。
  • 斗曾生挟左贤王:斗曾生是汉代名将,曾生擒匈奴左贤王,此处指战功显赫。
  • 班超传:班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出使西域,此处指读其传记而感伤。
  • 李陵书:李陵是西汉将领,因战败投降匈奴,其书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无奈,此处指读其书信而心痛。
  • 花雾:花间的雾气,形容景象朦胧。

翻译

剑刃磨损,秋水般的光芒依旧,鬓发如霜,回首边疆的天空,遗憾与恨意绵长。 官职终究未能得到右校尉的封赏,却像斗曾生一样生擒了左贤王。 寻找班超的传记,空自垂泪,读李陵的书信,更是断肠。 今日在灞陵畔相见,春风中,花间的雾气茫茫一片,共同感受着这朦胧的景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老将的沧桑与遗憾。诗中通过“剑刓秋水”与“鬓梳霜”的对比,展现了老将虽年老但剑术依旧精湛的形象。回首“胡天”与“恨长”,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深刻记忆与无尽遗憾。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却有着显赫的战功,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的悲壮气氛。读班超传与李陵书,更是触动了老将对往事的感伤与对故国的思念。最后,灞陵畔的春风花雾,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凄美的意境,象征着老将心中的迷茫与哀愁。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