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角簟

· 曹松
细皮重叠织霜纹,滑腻铺床胜锦茵。 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绝纤尘。 蝇行只恐烟黏足,客卧混疑水浸身。 五月不教炎气入,满堂秋色冷龙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角簟(diàn):一种用竹子编织的凉席,角簟指的是席子的边缘。
  • 细皮重叠:形容编织得非常细密。
  • 霜纹:比喻席子上的纹理像霜一样细腻。
  • 滑腻:光滑细腻。
  • 锦茵:华丽的垫子。
  • 八尺碧天:形容席子宽大,颜色如碧空。
  • 点翳(yì):斑点或阴影。
  • 一方青玉:比喻席子的一块区域像青玉一样洁净。
  • 纤尘:微小的尘埃。
  • 蝇行只恐烟黏足:形容席子非常干净,连苍蝇行走都怕留下痕迹。
  • 客卧混疑水浸身:形容席子凉爽,让人感觉像是躺在水中。
  • 冷龙鳞:比喻席子凉爽如龙鳞。

翻译

这细密的竹席,层层编织着如霜般的纹理,铺在床上比华丽的垫子还要滑腻。它宽广如八尺碧空,无一丝斑点,一块区域洁净如青玉,无半点尘埃。苍蝇行走其上,都怕留下痕迹,客人躺在上面,仿佛身浸水中。五月里,它不让一丝热气侵入,满屋的秋意,如同冷龙鳞般凉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碧角簟的精美与凉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八尺碧天无点翳”和“一方青玉绝纤尘”,形象地描绘了席子的宽广与洁净。后两句通过苍蝇和客人的感受,巧妙地传达了席子的滑腻与凉爽,使人仿佛能感受到夏日的清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表达了对夏日凉爽生活的向往。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