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精念珠

· 曹松
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 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 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瓈为殿月为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等量:相等的分量。
  • 红缕:红色的丝线。
  • 晶荧:明亮闪烁。
  • 匀圆:均匀圆润。
  • 玉潭:玉石般清澈的水潭。
  • 盈尺:满一尺,形容水深。
  • 金地:金色的地面。
  • 两条冰:形容水珠像两条冰一样。
  • 轮时:转动时。
  • 星侵佛:星星仿佛要侵犯佛像。
  • 挂处:悬挂的地方。
  • 露滴僧:露珠仿佛要滴在僧人身上。
  • 琉瓈:琉璃,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
  • 殿:宫殿。
  • 月为灯:月亮作为照明。

翻译

相等的红色丝线贯穿明亮的水晶珠,人们都说它们均匀圆润,其他珠子难以超越。 凿开玉石般清澈的水潭,水深满一尺,水珠像两条冰一样被琢磨成形。 转动时担心星星仿佛要侵犯佛像,悬挂的地方常疑露珠仿佛要滴在僧人身上。 几次深夜寻找都找不到,只有琉璃般的宫殿和月亮作为照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串精美的水晶念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念珠的美丽和神秘。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红缕贯晶荧”、“凿断玉潭盈尺水”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念珠的材质和形态。同时,通过“轮时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等句,表达了念珠在宗教仪式中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它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瓈为殿月为灯”则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宗教气息的场景中。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

曹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