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公见访
千骑拥朱轮,香尘岂是尘。
如何补衮服,来看衲衣人。
庄叟因先觉,空王有宿因。
对花无俗态,爱竹见天真。
欹枕松窗迥,题墙道意新。
戒师惭匪什,都讲更胜询。
桃熟多红璺,茶香有碧筋。
高宗多不寐,终是梦中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骑(qí):形容随从众多。
- 朱轮:红色的车轮,指高官的车。
- 香尘:指贵族车马行进时扬起的尘土,因带有香气,故称。
- 补衮服:指补救朝政的缺失。
- 衲衣人:指僧人,因僧人常穿补缀的衣服。
- 庄叟:指庄子,道家代表人物。
- 空王:指佛教中的佛陀。
- 宿因:前世的因缘。
- 俗态:世俗的态度。
- 天真:自然纯真的状态。
- 欹枕(qī zhěn):斜靠在枕头上。
- 迥(jiǒng):远。
- 题墙:在墙上题诗或字。
- 道意:表达的意境或思想。
- 戒师:指传授戒律的高僧。
- 匪什:不值一提。
- 都讲:指讲经说法的高僧。
- 胜询:超过询问。
- 红璺(hóng wèn):指桃子熟透时的红色裂纹。
- 碧筋:形容茶叶的绿色和筋络。
- 高宗:指唐高宗李治。
- 不寐(bù mèi):失眠。
翻译
众多随从簇拥着高官的红色车轮,那扬起的尘土岂能是普通的尘土。为何要来补救朝政的缺失,却来看望穿着补缀衣服的僧人。庄子因为先知先觉,佛陀也有前世的因缘。面对花朵没有世俗的态度,喜爱竹子是因为它们显得自然纯真。斜靠在枕头上,窗外松树显得遥远,在墙上题字表达新的意境。传授戒律的高僧自愧不如,讲经说法的高僧更是超过了一般的询问。桃子熟透了,裂开红色的纹路,茶叶香气中带着绿色的筋络。唐高宗常常失眠,终究还是梦中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高官与僧人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千骑拥朱轮”与“来看衲衣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推崇。同时,通过对庄子和佛陀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于哲学和宗教的深刻理解。最后,以唐高宗的失眠作为隐喻,暗示了权力背后的空虚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