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经

曾道逍遥第一篇,尔来无处不恬然。 便同南郭能忘象,兼笑东林学坐禅。 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 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逍遥第一篇:指《庄子·逍遥游》,开篇论述了追求精神自由、逍遥自在的境界相关内容 。
  • **尔来:从那时以来。
  • **恬然:安然、宁静的样子。
  • **南郭:“南郭子綦(qí) ”,出自《庄子·齐物论》,他能达到忘记自我形体等外在的境界,达到一种摒弃物我差别、忘言绝虑的状态。
  • **忘象:忘却事物的外在形象,不拘泥于形迹,达到心神的自由超脱。
  • **东林:原指庐山东林寺,这里代指在此处修行学佛的人 。
  • **坐禅:佛教修行方法之一,静坐冥想,以达到身心的寂静和对佛法的领悟。
  • **人事转新:世间人事不断变迁更新。
  • **烂熳:同“烂漫”,形容花绽放得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 **客程:旅人出行的路程。
  • ****水潺湲(chán yuán)**:形容水流缓慢、潺潺流淌的样子。
  • **垂丝:这里指白发。

翻译

曾经读过《庄子·逍遥游》开篇的篇章,从那以后不管到哪里都觉得心境安然。就如同南郭子綦那般能够忘却外在形迹,还会笑话东林寺中那些只会一味坐禅的僧人。世间人事不断变换更新,花朵绚丽烂漫地开放,而我这旅人的行程依旧,身旁只有那潺潺的流水相伴。要是还保持当初的心境想法,如今应该两鬓已有白发如丝了吧 。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人生感悟和超脱情怀。开篇借对《逍遥游》的感悟奠定了悠然恬然的基调,表达自己对精神自由状态的追求。以南郭忘象和嘲笑东林坐禅为例,体现出诗人不拘泥于常规修行方式,超越常俗的思想境界。“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 通过人事的变化与自己行程中的宁静自然相对照,既表现出世事无常,又突出了诗人内心那份不为外界变化所动的宁静。最后一句“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则带有一种时光感怀,以假设推测之语,让人感受到诗人心境的转变,历经岁月依然保持平和。整首诗在文字间传递出一种既有超脱尘世的洒脱,又有对时光流转淡淡感慨的复杂情感 ,在艺术上以生动形象的语句和鲜明的意象组合,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悠远、清朗的意境。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