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烟峰如黛岳如屏,抚景堪嗟春事更。 花落每于愁里见,鸟啼偏向梦中惊。 津头揽辔风初暖,客里狂歌雨未晴。 几度怀归归不得,断桥流水鹧鸪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峰如黛岳如屏:烟峰,指云雾缭绕的山峰。黛,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这里形容山峰的颜色深沉如黛。岳,山岳。屏,屏风,这里形容山岳排列如屏风。
  • 抚景:欣赏景色。
  • 春事更:春事,指春天的景象或活动。更,变化。
  • 津头:渡口。
  • 揽辔:揽,拉。辔,马缰绳。这里指牵马。
  • 客里:旅途中。
  • 断桥流水鹧鸪声:断桥,残破的桥梁。鹧鸪声,鹧鸪的叫声,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翻译

山峰云雾缭绕,颜色深沉如黛,山岳排列如屏风,我欣赏着这景色,感叹春天的变化。花儿在忧愁中凋落,鸟儿的啼鸣在梦中惊醒我。在渡口牵马,风开始变得温暖,旅途中我狂歌,但雨还未停。多次想要归去却未能如愿,只能听着断桥下流水的声音和鹧鸪的叫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景色与旅人心情的对比。诗中,“烟峰如黛岳如屏”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景的壮美,而“花落每于愁里见,鸟啼偏向梦中惊”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愁绪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变化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后两句“津头揽辔风初暖,客里狂歌雨未晴”进一步以旅途中的具体场景,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