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蔡五岳参知

· 张萱
廿年梁月梦纷纷,翘首曾停万里云。 竹马諠迎新大父,壶浆争献旧神君。 薇垣瞻恋金兰契,桂树淹留鹿豕群。 安得平原期十日,扫门携酒共论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年:二十年。
  • 梁月:指梁上的月光,常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 翘首:抬头远望。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 :同“喧”,喧闹。
  • 大父:祖父。
  •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指百姓欢迎军队时犒劳的酒食。
  • 神君:对贤明官吏的敬称。
  • 薇垣:指代中书或中书省,这里指朝廷。
  • 金兰契:比喻情投意合的朋友关系。
  • 桂树:比喻高洁或隐逸的生活。
  • 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也指隐居山林。
  • 平原:指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好客著称。
  • 扫门:打扫门庭,表示欢迎。

翻译

二十年来,梁上的月光总是勾起我的思乡梦,我常常抬头远望,曾停驻在万里云端。孩子们喧闹着用竹马迎接新来的祖父,百姓们争相用壶中的酒食犒劳过去贤明的官吏。我在朝廷中怀念着与你的深厚友情,却留恋于桂树下的隐逸生活,与鹿豕为伴。我多么希望能像平原君那样,与你约定十日之期,打扫门庭,携酒共论文。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梁月”、“翘首”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期盼。后两句则通过“薇垣”与“桂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在朝廷与山林之间的矛盾心理。最后以“平原期十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共叙的愿望。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