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读陆令公重搆白鹤峰坡仙思无邪斋告成佳赋数百言见示时乙亥之秋八月既望也率尔裁谢
白鹤峰头日暮云,忽惊秋色又平分。
尊开谁共黄楼月,赋就前无赤壁文。
欲揽烟霞归笔底,更新楹桷照江濆。
千古风流苏学士,不知何以报神君。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读:恭敬地阅读。
- 陆令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重搆:重新构建。
- 白鹤峰:地名,可能指某处的山峰。
- 坡仙思无邪斋:可能是一个书斋或文化场所的名称。
- 告成:完成。
- 佳赋:优美的诗文。
- 数百言:数百字。
- 见示:被展示,被给予阅读。
- 乙亥:干支纪年,这里指某年的乙亥年。
- 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 率尔:轻率,随意。
- 裁谢:草率地回复感谢。
- 尊开:酒杯打开,指饮酒。
- 黄楼月:可能指某个与黄楼相关的月夜景象。
- 赋就:赋诗完成。
- 赤壁文:指苏轼的《赤壁赋》。
- 烟霞:指山水景色。
- 楹桷:指房屋的柱子和椽子,这里泛指建筑。
- 江濆:江边。
- 苏学士:指苏轼,北宋文学家。
- 神君:对陆令公的尊称。
翻译
在白鹤峰上,日暮时分,我忽然惊讶地发现秋色已经平分。酒杯打开,我想与谁共享这黄楼下的月光,而赋诗完成后,前无古人能比得上赤壁赋的文采。我想要将这山水景色尽收笔底,新的建筑照亮了江边。千古风流的苏学士,我不知道该如何回报这位神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白鹤峰秋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苏轼文学成就的敬仰和对陆令公的感激之情。诗中“忽惊秋色又平分”一句,既展现了秋天的美景,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后文通过对黄楼月、赤壁文的提及,进一步以苏轼的文学成就为参照,表达了对陆令公的敬意。结尾的“不知何以报神君”则流露出作者对陆令公的深厚情感和无法言表的感激。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寿区季方年兄八十有一 》 —— [ 明 ] 张萱
- 《 巫霞诗为钱唐友人马稚彬赠妓赋 》 —— [ 明 ] 张萱
- 《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 》 —— [ 明 ] 张萱
- 《 邓玄度观察以归兴十章见寄用来韵漫赋草土馀生不宜拈弄笔墨第兰契久阔芳讯遥临掩泣抒怀罪我勿计也 》 —— [ 明 ] 张萱
- 《 岁壬午计偕曾憩东林寺今二十有五年矣幸差竣还朝再过一食抚兹往迹殊怆客怀遂成二律以纪岁月 》 —— [ 明 ] 张萱
- 《 曾元陟铿然亭宴集同陈用休韩伯举舍弟仲蔚分韵赋 》 —— [ 明 ] 张萱
- 《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 》 —— [ 明 ] 张萱
- 《 元日凌江公署试笔呈赵司理元峰周广文冲霄 》 —— [ 明 ] 张萱
相关推荐
- 《 丙申八月纪事时自乡里入吴还华馆遂卜隐鸿山 》 —— [ 元 ] 王逢
- 《 八月乘车夜过黄河桥甫筑成明灯绵互无际洵奇观也 》 —— [ 清 ] 陈曾寿
- 《 乙巳仲秋自题道装小影时年七十 》 —— [ 清 ] 赵同骥
- 《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一 》 —— [ 宋 ] 赵蕃
- 《 仲秋书事十首 》 —— [ 宋 ] 陆游
- 《 游镜林和泰泉公韵 》 —— [ 明 ] 霍与瑕
- 《 八月接东村书闻遂移居盘阳以诗代柬赠答 》 —— [ 清 ] 李锴
- 《 八月小尽接家书有感 》 —— [ 清 ] 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