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田家
马蹄朴索客心懒,十里无人烟火断。
仆夫驱马入田家,老翁出户能相款。
草中角角鸡哺雏,房内呱呱儿新诞。
舍有余粮可接荒,陂多积水能防旱。
借问客子来何方,炊黍蒸梨罗酒浆。
话余桑柘阴移径,坐久牛羊走上堂。
长男输租入城里,传闻矿税天下起。
舟车牛马皆有租,老夫八十眼所无。
我言老翁且莫苦,淮南还有李开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朴索:指马蹄声单调而沉闷。
- 款:款待,热情接待。
- 角角:鸡叫声。
- 呱呱:婴儿哭声。
- 陂:池塘。
- 炊黍蒸梨:指家常便饭。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用来养蚕。
- 李开府:指李开府,可能是当时的一位官员或地方领袖。
翻译
马蹄声单调沉闷,旅客的心情也显得懒散,行了十里路,却不见人烟。仆人驱马进入一户农家,老翁出门热情地迎接。草丛中传来鸡叫声,原来是母鸡在哺育小鸡;屋内传来婴儿的哭声,是新生命刚刚降临。家中存有余粮,足以接济荒年;池塘里积水充足,可以防备旱灾。询问客人来自何方,老翁便准备家常便饭,如炊黍蒸梨,还摆上了酒浆。谈话间,桑树和柘树的阴影随着时间移动,坐久了,牛羊也走进了堂屋。老翁的长子进城交纳租税,听说全国各地都开始征收矿税。无论是舟车还是牛马,都要交税,老翁八十岁了,对此一无所知。我对老翁说,请不要过于苦恼,淮南还有李开府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位旅客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明代农村的生活场景和社会状况。诗中,旅客的心情与周围环境的荒凉形成对比,而田家老翁的热情款待则带来一丝温暖。通过老翁家的生活细节,反映了农民的勤劳和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税收压力。最后提到的“李开府”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希望或寄托,表达了对正义和仁政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