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嘉定徐刺史

柴荆乌鹊定,风叶正萧萧。 落日清江上,怀人沧海遥。 年华随杖屦,生事寄渔樵。 楚客销魂处,秋来谁为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荆:指用柴木和荆条搭建的简陋房屋。
  • 乌鹊:乌鸦和喜鹊,常用来形容鸟类的鸣叫。
  • 风叶:风吹动的树叶。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
  • 杖屦:拐杖和草鞋,指行走的工具,也象征着旅行或流浪的生活。
  • 生事:生活的事务或生计。
  • 渔樵:渔夫和樵夫,指简单朴素的生活。
  • 楚客:指楚地的游子或诗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思念。

翻译

在简陋的柴荆屋中,乌鸦和喜鹊已经安静下来,只有风中的树叶发出萧萧的声音。 落日照耀在清澈的江面上,我怀念着远在沧海那头的朋友。 岁月随着我的拐杖和草鞋流逝,生活的重担则寄托在渔夫和樵夫的简单生活中。 作为楚地的游子,我在秋天来临时感到极度悲伤,有谁会来安慰我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游子在秋日的傍晚,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对流浪生活的感慨。诗中,“柴荆乌鹊定,风叶正萧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后句“落日清江上,怀人沧海遥”则进一步以落日和江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诗的结尾“楚客销魂处,秋来谁为招”深刻反映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慰藉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宋登春的诗歌才华。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