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吴楚江山阔,巴陵水国遥。 江流分九派,山势控三苗。 卉服通州里,蛮方翊圣朝。 每希常道泰,饮啄老渔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楚:古代吴国和楚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巴陵:古代地名,今湖南岳阳市。
  • 九派:指长江的众多支流。
  • 三苗:古代少数民族,这里指三苗之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带。
  • 卉服:指穿着简朴的服装。
  • 蛮方:指边远未开化的地区。
  • :辅佐,支持。
  • 常道:常规,常理。
  • :安宁,和平。

翻译

吴楚之地,江山辽阔,巴陵水乡,远在天涯。 江水分流成九条支脉,山势控制着古老的三苗之地。 穿着简朴的人们在州里往来,边远的地区也支持着圣明的朝廷。 常常希望常规常理能带来安宁,像渔夫樵夫一样安享晚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岳阳楼所见的壮阔景象,通过“吴楚江山阔”和“江流分九派”等句,展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辽阔与江河的壮丽。诗中“卉服通州里,蛮方翊圣朝”表达了边远地区对中央的支持,体现了国家的统一与和谐。结尾的“每希常道泰,饮啄老渔樵”则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深切期望。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