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挽何鸣岐

之子鲁男子,为交老更新。 犹存悬磬室,不见挂瓢人。 泗上寻渔父,山中问隐沦。 凤兮今巳逝,此意向谁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之子:这个人,指何鸣岐。
  • 鲁男子:指何鸣岐是鲁地(今山东一带)的男子。
  • 悬磬室:形容家中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 挂瓢人:指隐士。传说许由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饮毕,挂于树上。后以“挂瓢”喻隐居。
  • 泗上:指泗水之滨,古时泗水流经山东曲阜。
  • 渔父:渔翁,指隐士。
  • 隐沦:隐居之人。
  • 凤兮:比喻杰出的人才。

翻译

这个人是鲁地的男子,我与他交往,年岁渐长,情谊更新。 他的家中依旧空无一物,但我再也见不到那位隐士的身影。 我曾在泗水之滨寻找那位渔翁,也曾在山中寻访隐居之人。 如今,那位杰出的人才已经逝去,我这些心意又能向谁陈述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友人何鸣岐的深切怀念与哀思。诗中,“悬磬室”与“挂瓢人”的对比,既描绘了何鸣岐的清贫生活,又突显了他的高洁品格。后两句通过对“泗上渔父”和“山中隐沦”的寻访,进一步以隐逸的意象来象征何鸣岐的精神境界。结尾的“凤兮今巳逝”,则以凤凰比喻何鸣岐的非凡才华,抒发了对其逝去的无尽惋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