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阁晚望呈荆州公

几处蒹葭连岸白,数村烟火隔江明。 无家自合依刘表,有赋谁能荐长卿。 巫峡去帆江树隐,衡阳归雁暮云平。 黄金巳尽还为客,湘汉长歌万古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蒹葭(jiān jiā):芦苇。
  • 烟火:指村落中的炊烟。
  • 自合:自然应该。
  • 依刘表:指投靠有权势的人。刘表是东汉末年荆州牧,此处比喻寻求庇护。
  • 荐长卿:推荐给有才能的人。长卿即司马相如,汉代著名文学家,此处比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赏识。
  •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
  • 衡阳归雁: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至此不再南飞,故称归雁。
  • 湘汉:湘江和汉水,此处泛指湖南湖北一带。

翻译

江边的楼阁上,我眺望远方,只见岸边连绵的芦苇泛着白色,几个村落的炊烟隔着江水显得格外明亮。 我没有家,自然应该去投靠有权势的人,就像刘表那样;我写下了诗赋,但有谁能像推荐司马相如那样推荐我呢? 巫峡的帆影在江边的树丛中若隐若现,衡阳的归雁在暮色中与云彩平齐。 我的黄金已经耗尽,却仍是一个漂泊的客人,湘江和汉水的长歌,唱出了万古不变的情怀。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江阁晚望时的深情与孤独。通过对蒹葭、烟火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刘表、长卿等历史人物的引用,诗人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怀才不遇的感慨。巫峡去帆、衡阳归雁的意象,增添了诗中的远行与归乡的对比情感。最后,黄金已尽、湘汉长歌的抒发,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