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鐏石席上出巩二诗吴门王楚臣见而和之巩自以为粤风吴人和而为吴风遂以吴风答之

客梦纷纷碎似棋,两崖明月照空枝。 久藏社下终为鼠,暂处囊中亦是锥。 骨类虞翻难得媚,魂非倩女却能离。 清平乐府无人奏,只遣笳声特地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汪鐏(wāng zūn):古代文学家名,字子骞,号石席,为东晋时期人物。 巩二(gǒng èr):指何巩的第二首诗。 粤风(yuè fēng):指岭南地区的风俗风格。 吴风(wú fēng):指江南地区的风俗风格。

翻译

在汪鐏的石凳上,出现了何巩的第二首诗。吴门的王楚臣看到后,也跟着作了一首。何巩自认为是岭南的风格,王楚臣则以江南的风格回应他。

客人的梦境像是碎成了一地的棋子,两崖上的明月照耀着空枝。长久隐藏在社会底层的终究会被揭露,暂时藏匿在囊中也终将被发现。像骨类一样的人很难取悦,灵魂不是美丽女子却能离去。清平乐府中再也没有人奏响,只有孤独的笳声在特定的地方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客人的梦境,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作者通过对梦境中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人们的关注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社会中的不公和困境。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何巩道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 4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