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

· 何绛
楚国轻阴雨欲稀,岁朝高倚鹤楼扉。 城边巴水为西郭,席处江云上布衣。 春酒畏寒知渐老,旅人频叹念将归。 怜君别后重过此,空有杨花旦暮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楼阁之一。
  • 毛子霞: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楚国:指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 轻阴:微弱的阴云。
  • 岁朝:新年的早晨。
  • 鹤楼扉:黄鹤楼的门。
  • 城边巴水:指长江,因长江流经巴蜀地区,故称巴水。
  • 西郭:西边的城墙。
  • 席处:坐席之处,指宴会的地方。
  • 江云:江上的云雾。
  • 布衣:平民,普通人。
  • 春酒:春天的酒。
  • 旅人:旅行在外的人。
  • 杨花:杨树的花,春天时随风飘散。

翻译

在楚国,微弱的阴云预示着雨将停歇,新年的早晨我独自倚靠在黄鹤楼的门前。城边的长江水流向西边的城墙,宴会的地方,江上的云雾似乎也降落到了平民的衣襟上。春天的酒因怕寒而渐渐变得珍贵,我这个旅人频频感叹,心中念念不忘即将归去的念头。怜惜你离开后再次经过这里,只剩下杨花在早晚间孤独地飘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元日早晨独自登上黄鹤楼的情景,通过对楚国轻阴、岁朝、城边巴水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春酒畏寒知渐老”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友人离别的无奈。结尾的“空有杨花旦暮飞”则以杨花的飘零象征离别的凄凉,增添了诗的感伤色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哀愁。

何绛

何绛,与陈恭尹同渡铜鼓洋,访遗臣于海外。又闻桂王在滇,复与恭尹北上,西济湘沅,不得进,乃东游长江,北过黄河,入太行。尝历游江浙及燕、齐、鲁、赵、魏、秦、楚间,终无所就。晚年归乡,隐迹北田。与其兄衡及陈恭尹、陶璜、梁梿合称“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庐集》。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三有传。何绛诗,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旧钞本《不去庐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汪兆镛钞本(简称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乐楼影印汪氏微尚斋钞本(简称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