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苏台:即姑苏台,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古时为吴王夫差的行宫。
- 鬓未霜:指头发尚未变白,比喻年轻。
- 刻烛:古代计时的一种方法,将蜡烛刻上标记,通过燃烧到标记处来计算时间。
- 三鼓:古代夜间报时的鼓声,三鼓即夜深时分。
- 红袖:指歌女或舞女。
- 锦筝:一种装饰华丽的筝,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 雁行行:形容筝声如雁群飞行的声音,连绵不断。
- 底用:何须,不必。
- 嗟兴废:叹息事物的兴衰变化。
- 咸阳:古都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曾是秦朝的都城。
- 洛阳:古都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多次成为都城。
翻译
昔日我客居姑苏时,头发尚未斑白,那时我不知尘世间的悲伤。我们联诗作对,用刻烛计时,直到深夜三鼓;一个月里,我们多次沉醉于赏花之中。红袖舞女舞姿曼妙,歌声缓缓;锦筝的弹奏结束后,那如雁群飞行的声音依旧在耳边回响。如今重游此地,何须叹息世事的兴衰变化,世间还有咸阳和洛阳这样的古都。
赏析
这首作品回忆了作者年轻时在姑苏的欢乐时光,通过对比昔日的无忧无虑与现今的感慨,表达了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哀愁。诗中“联诗刻烛过三鼓,一月看花醉几场”生动描绘了当时的文人雅集,而“红袖舞残歌缓缓,锦筝弹罢雁行行”则展现了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结尾的“重来底用嗟兴废,亦有咸阳与洛阳”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与豁达,认为不必过分沉溺于过往的兴衰,因为历史的长河中总有新的辉煌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