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注释
- 擢第:zhuó dì ,科举考试中选。
- 觐省:jìn xǐng ,探望父母或其他尊长。
- 贵得意:以得意为贵,指考取功名很荣耀。
- 阳春曲:古曲名,后用以泛指高雅的乐曲,这里借指科举考试中优秀的文章。
- 金玉声:形容声音优美,如同金玉般清脆,这里指李四文章出色。
- 悬黎:美玉名。
- 直矜:只看重。
- 鹦鹉赋:是三国时期祢衡的辞赋代表作,这里指代才华出众之作。
- 芳桂枝:喻科举及第 。
- 少俊:少年才俊。
-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 ,以藏书、能识奇才著称。
- 唐举:战国时相士,以善于相面知名,此处借指能识别贤才之人。
- 熊轼:古代高级官员所乘车上的装饰,伏轼作熊形,后用以指太守等地方官。
- 朱戟:红色的戟,用作官署的仪仗,以显示荣耀。
- 炜耀:光辉闪耀。
- 归宁:回家省亲。
- 棠花:即棠棣花,常用以比喻兄弟情义。这里寓意美好。
- 高门:高贵的门第。
- 还珠:相传古代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迁往别的地方。后孟尝任太守,革除弊端,珍珠又回到合浦,称为“还珠”,用以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 问绢:《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裴松之注引《晋阳秋》载,胡质在州任上,其儿子胡威 从京都来探视,告归时胡质赐绢一匹作为路上用度。这里借此表示长辈对晚辈的关怀。
- 掺袂:chān mèi ,执手告别。
翻译
当年科举得意是无比荣耀之事,文人都在文字辞章中争得功名。众人一同吟唱高雅的乐曲,只有你的声音如金玉般清脆出众。你就像稀有的美玉从宝物中脱颖而出,那出众的才华即使在世间也难以掩饰。如同鸿鹄的羽毛,你不会低空飞行;龙门前的急流对你来说徒然险峻。你只看重自己出众的才华,并不把科举及第看得过分重要。年少时你的才俊就得到像蔡邕那样识才者的赞许,长大后的声名远扬也会被像唐举这样的相士知晓。你任职之处梁城,乘车装饰华丽,红色的戟闪耀着光辉。才华横溢的你打算回家省亲,正是棠棣花开、笑意盈盈等候之时。高门大户都知道家中有这样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儿子孝顺能让父母感受到荣耀。你既有为政清廉的美誉,又不乏长辈关怀的亲情。为你饯行的筵席上,大家都想尽情沉醉,可离别的时候却这么早到来。你骑着马轻快地向西而去,而东边的树色也显得那么美好。你的行踪很快就消失在飞扬的尘土中,我只能在青门道上满心惆怅。
赏析
这首诗是钱起为祝贺友人李四科举中第后归乡省亲而作。诗中开篇先以“文字争名”为背景,突出李四在科举中表现出众,“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出李四才华超拔。接着用“悬黎宝中出”“鸿羽不低飞”等比喻,赞美李四如珍宝、似鸿鹄,志向高远。诗中还巧妙运用典故,借蔡邕识才、唐举相人表达对李四人品才华的高度认可。“梁城下熊轼” 几句写李四任职荣耀,又以 “才子欲归宁” 过渡到其归乡省亲主题,把前途得意与亲情融融的美好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 又赞扬了李四才能与品德兼备 。最后, “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 写饯别时的不舍,“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 以景衬情,用东西景别的独特视角,展现送别者与出行者心境不同,“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 一句描绘友人离去、踪迹消失后的惆怅,将诗人对友人的拳拳情谊与依依惜别之情表露无遗 。整首诗既对友人的才华以及科举成就高度赞许,又饱含对友人归乡省亲的美好祝愿,且借离别场景抒发深厚的惜别之情,情谊真挚,用词精妙,富有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