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公权

超世功名子有凭,过人才艺我何曾。 诗书废忘难支敌,门馆光华怯再登。 捐弃妻儿逃世累,扫除须发伴禅僧。 待君持节东南日,试问当年杜伯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超世:超越世俗,超出一般人。
  • 过人才艺:超过常人的才能技艺。
  • 废忘:荒废遗忘。
  • 支敌:抵抗,这里指应对学问方面的交流。
  • 门馆光华:这里指对方生活的环境和所处的地位光彩荣耀。“门馆”指曾公权所处的交际圈子、门下等 。
  • 捐弃:抛弃。
  •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这里引申为担当重要职务。
  • 杜伯升:具体所指难考,可能是诗人和曾公权共同知晓的人物 。

翻译

你有凭借能够获取超越世俗的功名,而我哪里有什么超过常人的才艺呢。我对诗书已然荒废遗忘,很难在学问上与人应对,面对你那光彩荣耀的交往圈子,我实在怯于再登门。我真想抛弃妻儿逃避这世间的种种拖累,干脆剃掉须发去陪伴禅僧了却余生。等到你持节到东南任职的那天,就请你去问问当年的杜伯升吧 。

赏析

这首诗首先表达了陈师道对曾公权才华和获取功名能力的佩服,自叹自己才能不及对方,透露出一种自惭形秽之感。“诗书废忘难支敌,门馆光华怯再登”生动地展现出诗人觉得自己学问不再精进而不敢再去面对友人的复杂心境 。“捐弃妻儿逃世累,扫除须发伴禅僧”两句则体现出诗人感到世累沉重,甚至生出逃避世俗、遁入佛门的念头,写得情感深沉。尾句“待君持节东南日,试问当年杜伯升”,看似突然提及杜伯升,却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或许与他们往昔的经历或某种情感联系相关,也暗示出诗人内心有着复杂难明、萦绕心怀的隐情。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身状况和内心想法的倾诉,将对友人的情感以及自己多舛的心路历程表露无遗 。

陈师道

陈师道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少学文于曾巩,无意仕进。巩荐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又用梁焘荐,为太学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见苏轼,改颍州教授。绍圣初,又因进用不由科第而罢归。元符三年,召为秘书省正字。为人高介有节,安贫乐道。论诗推服黄庭坚,多苦吟之作,为江西诗派有代表性诗人。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等。 ► 7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