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晁无斁冬夜见寄

寒窗冷砚欲生尘,短枕长衾却自亲。 老子形骸从薄暮,先生意气尚青春。 覆杯不待回丹颊,危坐犹能作直身。 城郭山林两无得,暮年当复几沾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来和诗,是一种文学游戏。
  • 晁无斁:诗人晁补之的字,北宋著名文学家。
  • 冬夜见寄:冬天写给诗人的信。
  • 寒窗冷砚:形容书斋环境清苦。
  • 欲生尘:形容砚台长久不用,积满了灰尘。
  • 短枕长衾:短枕头,长被子,指简朴的睡眠设施。
  • 却自亲:反而感到亲切,有孤寂中的安慰之意。
  • 老子:古人自称,此处表示谦虚,意为“我”。
  • 形骸:身体,此处指自我。
  • 薄暮:傍晚,暗示晚年时光。
  • 先生:古代对学者的尊称,此处指晁无斁。
  • 意气:志气,精神状态。
  • 青春:此处指精神饱满,充满活力。
  • 覆杯不待回:饮酒未尽,还未等脸颊变红(回,谓酒上脸)。
  • 危坐:端正地坐着,表示严肃或专注。
  • 作直身:保持正直的姿态,寓意坚守原则。
  • 城郭山林:城市与山林,借指世俗与隐逸的生活。
  • 两无得:两者都不可得,即无法兼顾。
  • 暮年:晚年,老年。
  • 几沾巾:几乎要落泪,表示感慨。

翻译

在寒冷的窗户下,冰冷的砚台似乎快要积满灰尘,简陋的床铺虽然简短,却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尽管岁月已让我接近黄昏,但我的精神依旧像春天般充满活力。即使饮酒也不忘保持清醒,严肃地坐着也能坚守自己的信念。身处都市与山林之间,两者我都难以兼顾,面对老年的到来,我不禁要问,还能有多少次因感慨而落泪?

赏析

这首诗是陈师道回应晁无斁冬夜寄来的诗作,通过描绘自己清苦的书斋生活和内心的坚韧,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以简朴的生活态度坚守着自我,尽管年华渐逝,仍保持着青春般的热情和正直的精神。同时,诗中的“城郭山林两无得”揭示了诗人对世俗与隐逸生活的矛盾心理,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观。

陈师道

陈师道

宋徐州彭城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少学文于曾巩,无意仕进。巩荐其修史,以布衣未用。哲宗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又用梁焘荐,为太学博士。因越境出南京见苏轼,改颍州教授。绍圣初,又因进用不由科第而罢归。元符三年,召为秘书省正字。为人高介有节,安贫乐道。论诗推服黄庭坚,多苦吟之作,为江西诗派有代表性诗人。有《后山集》、《后山谈丛》、《后山诗话》等。 ► 752篇诗文